第四十二章:回京(1 / 2)

 朱标乃是宁缺亲生父亲,小时候开始便对他疼爱有加,即便他每天都会跟着朱元璋身边,和群臣见面,听断和批阅各衙门报告,但是总会抽空来见宁缺,亲自教他识文断字。

不仅如此,他还带宁缺外出,沿途浏览,教他知道鞍马勤劳,观察老百姓的生业以知衣食艰难,体察民风的好恶以知风俗美恶。

即便宁缺小时候就凸显出了学习的天资,不仅学会了所有老师的知识,还能举一反三,但是因为出宫的事情,朱标还是帮他承担了很多的压力。

可以说,宁缺能在外面潇洒这么多年,不知道被朝中大臣们弹劾了多少次,每次都是朱标一个人顶着压力,帮他化解开脱。

宁缺也很尊敬这个温文儒雅,慈仁殷勤的父亲,这次回京也正好一并解决天命教的事情。

宁缺带着青龙、白虎、玄武、朱雀四人,一行人前往离开了五年多之久的京师。

地拥金陵势,城回江水流。

应天府位于长江下游,东有锺山为屏障,西则有长江天险,气势磅礴,有龙盘虎踞之胜,更握有水陆交通要枢,乃古今兵家争战必取之地。

远在春秋战国时代,吴王夫差派人于此城冶炼青铜器,称之为“冶城”。

越灭吴后,在秦淮河边另起了一座土城,称之为“越城”。

越被楚灭后,楚威王又在清凉山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取名“金陵邑”。

金陵的名称始于此。

三国时代,赤壁之战后,东吴的孙权迁都金陵,改称建业,翌年在石头山金陵邑原址城,取名石头城。依山围城,因江为池,形势险要,有“石城虎踞”之称。

此后,东晋:宋、齐、梁、陈,均再此建都,成为南北征战中决定成败的重镇。

当年朱元璋一统天下,在定都问题上,请来群臣商议,众臣纷陈己见,提出洛阳、关中、汴梁等地。

其中虚若无和刘基两人力主仍以元首都北平为都。

两人以元人建都于此后,因其武功之盛,版图之广,早成了天下向往之中心,水陆交通,皆发轫于此。

东出则山海关,只锦州速河;南接涿县,河间,达山东及东南各省;西北出居庸关、通察哈尔、绥远及外蒙;北出古北口、至热河。实乃天下军事交通经济无与匹敌的要塞。

冠盖往来之盛,甲于金陵。

其实为了这南北两大都会的选择,颇有一番争论。

虚若无更提出自古以来,每逢分裂之局,均是北必胜南,偏安南方者最后莫不被北方所灭,屡应不爽。

可是朱元璋久战求安,终不纳两人之议,道:“所言皆善,唯时有不同耳!长安、洛阳、汴梁实周、汉、唐故都。但平定之初,民未苏息。若建都于此,供给力役,悉资江南,重劳其民;若就北平,宫室亦不无更作。建业,长江天堑,龙盘虎踞,足以建国。临濠前江后淮,有险可侍,有水可漕,朕欲建为中都,如何?”

众臣唯有称善,就此以金陵为都,易名应天府,以示上应天德,成立大明。

北平则改名顺天府,封与军工最大的儿子燕王朱棣,北方遂落于其掌握上。https://www.

这掌握着大明命脉的古都应天府,城区面积广阔。

长江横穿城北,名扬天下的秦淮河由城南始,绕城西再北流入江。

秦淮河入江前的河段,两旁青楼林立,大多是历史悠久,国势虽有兴衰,但这段河岸总是热闹非常,以另一种醉生梦死的方式存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