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英伦 节十二 生前事、身后名(中)(2 / 2)

龙旗 猫吃狗粮 0 字 2023-04-19

——这是赵继莲刚刚已经说过的,李鸿章神è不变,只是用眼神示意nv儿继续说下去。

“然此不过表象而已!”,李经溥话锋一转,而李鸿章眼中则陡然一亮,只听得李经溥继续言道:“父亲是何等样人?平发捻、兴洋务、建北洋,便是坊间愚夫,亦知道大清能有这十几年中兴局面,皆是曾左李三公之功。可在nv儿看来,文正公廓清东南,中兴国祚,于父亲更有授业之德、知遇之恩,位列三人之首自是当得的,但那左季高为人虽才高却德薄,好行法家之术却不张圣人之德,其所谓功业,靠的不过是文正公虚怀若谷,抬爱推崇,正所谓附骥尾则涉千里,攀鸿翮则翔四海!当真让其独掌一方局面……”

听到这里,李鸿章已是有些瞠目结舌,却听到一旁的赵继莲已出声呵斥:“放肆!跪下!”。而李经溥则一撩裙裾,双膝一弯跪了下去。

“你大胆!”,赵继莲的脸颊上又泛起了淡淡地红,她死死盯着自己的iǎnv儿:“左文襄于长倡之际,以一介书生辅佐骆文忠公内清四境外援五省,一朝而为封疆,既建楚军定江南,所建之功几不在曾文正公之下!嗣后在洋务事业上与你父亲互为奥援,更以uā甲之年提兵西北,平定了那阿古柏之若非左公,这西北万里之地几非再为我大清所有,似这般先贤,哪里是你这等足不出户的iǎnv子所能臧否的?”

“nv儿是足不出户没错!”,李经溥竟似忘了自己母亲久染沉疴一般,就兀自一句句顶了回去:“但nv儿绝非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愚母亲想必也知道,胡文忠公那句‘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是怎样来的?至于说半生功业,扫平长首功当归曾文正公!兴办洋务,真正在马尾开创一局面的,究竟是左季高还是沈文肃?至于平定西北,坊间都说林文忠公当年曾断言西定新疆非左宗棠莫属!可nv儿倒想问问,如今割据西北,俨然已成了我大清有实无名的藩镇的马家,又是谁当初为徒一个速尽全功的虚名而一力保全的?”

“你……”,赵继莲伸出一只瘦骨嶙峋的手,戟指着李经溥,已是气的说不出话来!

“好了。”,李鸿章伸手握住赵继莲的手,轻声劝慰:“你病着,还跟自己nv儿置什么气?”。他旋即转向李经溥,却已是换上了一副威严面孔:“浦儿,你就是这么孝顺你母亲的么?”。

李经溥原本梗的直直的脖子立时软了下来,她低眉敛目,又是一脸恭顺的道:“nv儿知错了。”

“你还知道错?”李鸿章的嗓登时高了几分,却发觉掌中猛的一紧,他在心中幽幽一叹,再开口时口风已然软了下来:“左季高崖岸自高,言行虽多有不谨之处,但大节不亏!至于其才学,便是我老师文正公也是极佩服的!曾左之名,更是天下皆知。为父能忝列骥尾,位列二公之后,心里尚自揣揣,又哪里轮得到你来做这仗马之鸣?”

他这番话当真算是不尽不实,所谓中兴三杰,曾国藩是个当真不好虚名的。左宗棠却是最看重人言的一个人,当年为了究竟是“曾左”还是“左曾”,不知与他人打了多少口舌官司。而他李鸿章自己更是个骨子里要强的,自然与左宗棠相看两厌。曾国藩在时,有这为一为挚友一为恩师的当代大儒居中调和,两人间尚可勉强相安无事,待曾国藩一朝故去,两个人一个以湘系新领袖自况,一个以曾氏衣钵传人自居,立时便斗了个天翻地覆,直至光绪十一年左宗棠过世方才罢休,中间还饶上了胡光墉一条命。

“罢了!”,见李鸿章言辞间已是声è俱厉,赵继莲恰到好处的把话头接了过来,“莫再搭理这不成器的nv儿。”,她转头看着仍跪在地上的李经溥:“你也出去吧,免得让我看着你生气。”

“是”。李经溥规规矩矩的给父母各磕了个头,便自起身向外走去。而赵继莲则继续侧转头看着nv儿的背影,一直到那纤弱的身影在口消失,她这才重新望向李鸿章,iǎ声道:“如何?”

李鸿章叹息一声,说道:“当初答应你让这两个nv儿和哥哥们一道读书,如今再想想,我是真有些后悔了。”

“我只不过让两个nv儿和哥哥们一起学些四书五经而已。这些年来是谁让她们姊妹两个每日里帮忙整理信件电报,甚至还时不时赞襄事务,难道这也是我的主意不成?”,赵继莲立时毫不客气的反驳了回来,而李鸿章闻言先是一窒,随后终究化作一丝苦笑。

“可惜呀,溥儿毕竟是个nv子!”,他想了想,又加上一句:“就便他是个男子,也终究嫌晚了些。”

李鸿章此时对赵继莲的这番安排已是心下雪亮——刚刚iǎnv儿那一番话,看似在为老父位列左宗棠之后而作不平之鸣,但稍加思量便可发现其实句句都在旁敲侧击!

——父亲是何等样人?平发捻、兴洋务、建北洋……寥寥数语,便把自己几十年的事业囊括殆尽。至于“何等样人”……

誉之则为诸葛,谤之便是曹读史之人皆言司马宣王鹰视狼顾,高平陵之变后凌辱曹氏子孙之残忍刻毒,较之当年魏武欺凌献帝犹有过之,却又有几人不知诸葛武侯开府蜀中乾纲独断,又置后主于何地?

自古而今,权臣未必是能臣,而能臣却免不得要做了权臣!古往今来,又有几个像太后这般刚毅坚忍之主能当真容得下这样的臣子?即便是霍光那般立下擎天之功的辅政大臣,最后还不是落得一个族诛的下场?就算不论这般远的,nv儿反复提及恩师曾文正公,其用意还不是提醒自己,在宁寿宫里那位看来,功劳便是罪过,制衡才是时时不可或忘的不二法远的如左宗棠,近的如翁师傅,不都是套在自己颈子上时不时收紧一下的绞索?

更何况,如今左宗棠已经死了快十年了……

“月满则亏啊……”,赵继莲那双微微泛黄的眼中已满是忧虑之声音也一下子低的近乎细不可闻:“闹天津教案的时候,尚且有你带着淮军入津来为文正公弥缝。文正公去后,还有个左宗棠树在那里替你遮风挡雨,如今左文襄这个真iǎ人都已经故去了,现在朝堂上的那几个伪君子,又有哪个是你的对手?”

李鸿章的眼皮霍得一跳,虽依旧沉默不语,心中却已是五味杂陈!——朝堂上既然无人是自己对手,那太后自然就会将自己当做对手!

人,平日不敢思量!恩师也好,自己也罢,哪个不是为他爱新觉罗家鞠躬尽瘁?可在想想恩师当年在天津的际遇,还有自己这些年来所受的掣肘,此时细思量,真的百不是滋味……

“老头子,我知道不管外间如何说你,你骨子里其实还是要为她爱新觉罗家守住这一片风雨飘摇的江山……可是,北京城里的那位,却不见得当真如此想你啊!更别说,无论你如何自嘲乃是不得已而为之,那道折子一上,这‘以下犯上’四字,你已是万万逃不脱的了……”,赵继莲凝视着李鸿章,涩着嗓子继续道:“不顾生前事,难得身后名!有些事,当真是不能再拖了!”

不顾生前事,难得身后名!赵继莲的声音极轻,但这十个字却有如一连串十个炸雷一般在李鸿章耳边接连炸响。一时间,李鸿章竟觉得自己浑身的血都在倒涌,冲得耳膜、太阳都在拖着长声突突作响……

注1:《孟子.离娄章句下》,原文是“君子之泽,五世而斩;iǎ人之泽,亦五世而斩”)具体意思两句可以并在一起理解,“泽”是指一个人的功名事业对后代的影响;“斩”,意谓断了,!~!猫扑中文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